尽管受制于锑、钨行情低迷的影响,湖南辰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辰州矿业“)却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。在怀化市沅陵县官庄镇,70年前的5月1日,人民政府正式接管了矿山并更名为沅陵工程处,拉开了矿山发展的崭新序幕,创下了一段又一段辉煌的历史。70年后,在同一片热土,辰州矿业正采取“劳动竞赛”的方式,打造着业内新的标杆。这是因为,通过劳动竞赛,辰州矿业在行业整体走低的形势下,在一季度亏损的情况下,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,创造了两千万的净利润,且有信心持续保持这样的增长态势,达到今年1.5亿元的经营目标。标杆的价值还不止于此,通过劳动竞赛的开展,辰州矿业在进行全方位“洗牌”,包含了管理模式、生产效率、成本管控等诸多方面。基于此,辰州矿业提出了“551”的新目标——生产产量增长5%、成本费用节约5%,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一个百分点。
那么,这是怎样的一场劳动竞赛,竟有如此大的“胃口”?提出这场竞赛的辰州矿业又将如何利用好这把“秘密武器”?
01
破局
疫情当下高唱“自救”之歌
劳动竞赛于3月26日启动,辰州矿业发布劳动竞赛动员令,各个单位闻令而动,掀起了“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”的竞赛高潮。彼时,全国的疫情防控尚在胶着期,不少企业在复工复产达产方面仍有踌躇。不能等了,这是辰州矿业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李中平当下最真实的感受。尽管在疫情前已经有2020年的形势预判,告诉他会是艰难的一年,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难。受制于疫情影响,最直接的压力来自于运行端,虽然从面上看,辰州矿业原本的复工时间是2月3日,受疫情影响推迟至2月10日,仅一周的时间,但这一周的时间对辰州矿业的影响却是高达3千万的亏损。亏损一方面来自于疫情防控带来的新开销。彼时辰州矿业虽已复工却未能复产,在防控物资、人员基本工资等方面的直接投入达千万元。另一方面,当时整个行业的供应链,包括产品市场、原料市场,受疫情影响并未恢复。辰州矿业是全球唯一的金锑钨伴生矿的矿山企业,作为原料的生产方,就算是已经恢复生产,却因为全产业链的复工没有跟上,导致需求也没能跟上。此外,辰州矿业还遭受了出口方面的影响。3月以来,全球疫情暴发,对外出口渠道基本停摆,加之近两年锑、钨的价格长期在低位运行,需求减少更是令其价格有破位向下的趋势。辰州矿业锑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,钨品产量亦全国靠前,企业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。内忧外患,如何破局,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。“现在到了‘最危险’的时刻,我们现在生产自救,是为我们自己的生活而战。”李中平说。基于此背景,辰州矿业的劳动竞赛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。
△现场记录。
效果立竿见影。据李中平介绍,整个4月的资产产量环比3月,黄金增长了120%,锑、钨分别增长了50%。4月成本下降幅度超过原本拟定的成本下降5%的目标。同时,技术经济指标来势较好,选矿回收率环比上个月提高了一个百分点。4月基本达到“551”的目标。
02
目标
月度利润2千万
今年按照省国资委要求,湖南黄金集团给辰州矿业定下的利润目标是1.5亿元。尽管有疫情的影响,但仍要做到“任务不减、指标不调、方向不变”。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,意味着辰州矿业劳动竞赛全年要保持月度利润2千万的生产态势,才能够追回一季度3千万的亏损,最终确保1.5亿元的利润。那么,任务拆解,要产生2千万的利润,每个月对应的经营目标是多少?再分解到各个生产单元,再细分至每个工种,层层递进,便成为了此次劳动竞赛的任务。
△在线监控。 在谈到“551”目标提出的背景时,李中平算了一笔简单的账,“我当时算了要增加效益6000万,对冲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,达到这个目标,职工的基本工资是可以保住的。”辰州矿业整个矿区的职工是5000名,这5000个就业岗位对应的是4亿元的工资,要赚回这4亿元的工资,就要确保“551”的年终目标实现。 如何确保?答案非常简单——干部职工一起上。组织百名干部下车间,三级干部到班组帮、督、学、干,一起推动竞赛落地、落实,确保工作全方位、纵深化、长时间地开展。
要满负荷率运转,就力争做到不开空车、不烧空炉、不放空炮;要减员增效、控减人工成本,就从机构精简、人员合并、岗位合并、大工种融合去展开;要提高技术经济指标,就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,尤其是从采矿、选矿、冶炼这三个环节着手,提高回收率,减少损失率,降低贫化率。
千斤担子众人挑,人人头上有指标,具体的任务分解形成的一个树状网络,最终大家是在为自己而战。 除了追赶生产目标,劳动竞赛还肩负着另外一个重要使命。“我们希望通过劳动竞赛去锻炼、培养、发现一批优秀的干部,让他们通过这种竞赛活动来历练成长。这次下基层的120名干部,就是让他们学学怎么搞管理、怎样抓成本、怎么抓指标,怎么完善修订制度,让我们整个管理更上一个台阶。”李中平说道。以“指标提升”为例,目前在劳动竞赛的环节中,开展了“金属去哪儿”的活动来提高技术指标,避免因管理不到位导致金属无名损失。“以前我们可能看到的仅仅是一个金属平衡的报表,现在我们从报表平衡、数量平衡,要提升到价值平衡。这对于后续我们加强技术管理、成本管理和统计管理,都有很大帮助。”李中平举例道。通过劳动竞赛,各个单位在巡查的过程中,排查出“出血点”,找到“止血点”,员工和管理者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整体概念,管理目标也更加明确。
03
标杆
劳动竞赛里的沃溪样本
沃溪坑口无疑是这次劳动竞赛的佼佼者——从生产单位来看,它处于辰州矿业的“龙头”位置,从竞赛表现来看,沃溪坑口表现出非凡的战斗力。四月份,沃溪坑口交出的成绩单格外亮眼,全坑出窿金属量金、锑、钨三种产品分别完成调整后月生产任务计划的 112%、130%和186%,当月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,实现了劳动竞赛首战良好开局。
优异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员工的付出,也离不开自上而下有效的管理方式。
△扒火仓。
在辰州矿业沃溪坑口地下约800米的深处,每天都是一番热闹景象。为了完成“551”的目标,沃溪坑口的任务指标按天结算。以节约成本为例,沃溪坑口以班组为单位,每天提出当天的生产目标,强化区段、业务组及作业班组的主体责任,对指标进行分解。各区段按每天、每月统计,并与计划对比结算,超支按100%扣款,节约按50%给予奖励。为了更明晰地看到每日工作细微的变化,工区建立了详细的台账,分为基础台账类、材料计划类、现场管理类、安全生产类等,细分到班组材料领用及考核、成本分析等,拟定月度任务目标。
细化任务指标、责任到人、加强数据的及时监控,通过一系列措施,沃溪坑口取得不错的开局,仅就成本节约这一项,预计五工区月度材料消耗将大幅下降,仅工字钢、轻轨、木材、焊管等四项材料就可节约7万余元。
△回收粉末贵锑。
“比、学、赶、超”氛围的形成是这次劳动竞赛的精髓,也是难点所在。如何形成这种良性的竞争氛围,成为各个单位最大的突破点。沃溪坑口的员工每天都会收到一张电子版的“英雄榜单”,内容是全员每天任务指标完成情况,这个榜单的“线下版”则挂在矿区显眼的位置,确保能被每一位员工看见。 这样的比拼并不仅仅停留在员工层面。 据了解,沃溪坑口的领导和区段长、业务组人员组成劳动竞赛领导小组,坑口领导实行定点帮扶,每天轮班下井,在现场解决实际问题。沃溪坑口还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,突击队队员参与生产突击任务和重点采场蹲点值守等工作。坑口领导每天组织召开碰头会,安排部署当天的重点工作。这种工作模式,也被沃溪坑口总结为一句话——“坑长当区长、技术到采场、干部下一线”,有效助力生产任务的完成。 劳动竞赛的开展对于很多企业并不陌生,而此次辰州矿业全员开展的劳动竞赛模式可以称之为样本和标杆,站在70周年的新历史起点,回望过去,总结过往的辉煌与荣耀;展望未来,辰州矿业将继续加强运营能力的提升,助推湖南经济蓬勃发展。
责编:马菀倬
来源:国资潇湘